EN
参观交流共提升,探索学习促成长
发布日期:2023-04-01

       为加强校际经验交流,提高我校科技教育水平,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3月22日,在潘浩副校长的带领下,课程教学中心杨琼副主任及科技骨干教师赴东莞开展为期两天的参观学习活动,与多所优秀中学的骨干教师、科研专家进行交流研讨。

       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郑敏祥主任的带领下,我校老师参观了校园,对科技室与艺术室的文化建设进行交流学习。随后还聆听了观摩课——人工智能普及课,课堂上廖老师以诗歌大赛为项目主题,引导学生使用小飞机器人进行语音识别任务探究,活动环环相扣,组内活动与组间活动丰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显著。座谈会上,郑敏祥主任结合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理念、从科技文化与特色课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做法,让老师们进一步提升了关于普及+进阶的科技课程建设方式的能力。在东莞松山湖实验中学,老师们不仅参观了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功能室,领略了学校办学特色,还在100多门校本课程中选择了感兴趣的课程“推门听课”,观摩学习。


mmexport1679624415339_副本.jpg

IMG_20230322_162058_副本.jpg

(我校教师认真聆听观摩课,课后积极进行交流研讨)

005.jpg

(潘浩副校长代表学校向校方代表赠送天省文创校服熊)


        除了校际交流学习活动,我校教师一行还前往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松山湖综合细胞库进行参观学习。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广东省第一批省实验室之一,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参观中,双方进行了充分友好地交流探讨,进一步开阔了老师们的学术视野,也加强了双方的合作交流。


004.jpg

001.jpg


       参观交流共提升,探索学习促成长。本次参观学习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内容的实践,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现实指导作用,为教师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未来,我校将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进一步推进特色课程的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打造天省特色化教育奠定基础。


002.jpg


部分科技骨干教师分享:


      “科技教育”是校本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纵观各个学校的开放日活动,除了介绍学校的办学成绩(中考或高考成绩),科技教育成果展示特别是科技活动体验是重头戏。去名校参观学习,校方对校本课程的介绍也是重头戏。目前中、高考成绩好的学校越来越多,社会对学校的观感,也会更关注校本课程的丰富程度和专业程度。作为教师,要适应时代大势,要有学习的紧迫感,自觉学习科技教育课程的内涵和案例(购买相关书籍阅读,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视频),并具备相关能力,结合我校实际、学科组的实际,根据学校要求,制定长期(3年)和短期(1学年)的规划,从“科普”和“竞赛”两个方面着手,不会的就抓紧学,不熟的就抓紧练。就我校机制而言,学科老师兼任科技教育,有助于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因此老师们不仅要上好本学科的课,也要具备较高的科技教育水平,丰富我校的校本课程。

——黄苑林老师


       一次学习就是一次灵魂的拷问,一次反思就是一次思想的洗礼。看别人,想自己,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希望我们科技老师在不断学习中进步成长,研究出更好地教育教学方式,为学校作出自己的贡献。

——王嘉欣老师


       在我们所处这个时代,不要过于拘泥要开设什么符合要求的课程,而是要关注开设的课程是能真正引领学生、帮助到学生。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注重去引导学生如何把自己在课堂所学的内容和技术充分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自主学、爱上学。

——丁妙滢老师

供稿:课程教学中心
审核:杨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