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反思型、科研型教师队伍,9月21日下午,我校在报告厅举办2022学年教师“师徒结对”仪式。
传承接力结师徒,携手并进谱新篇
仪式伊始,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孙学慧对“师徒结对”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详细解读。天省“师徒结对”活动是教师发展工作的一项传统活动,包括德育师徒结对和教学师徒结对两种形式,旨在通过传、帮、带,互研与合作来促使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的专业提高,实现“双赢”,进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拜师仪式既庄重又温馨。伴随着欢快的音乐,27对师徒依次登台。徒弟恭敬地向师傅行拜师礼,并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师傅也向徒弟回礼并寄予期望。 校长彭建平、副校长潘浩郑重地为师傅们颁发聘书,勉励他们发挥所长,带好新人,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贡献力量。
不负韶华践初心,青蓝并肩共成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骨干教师代表杨艳婷老师和王双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传、帮、带”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杨艳婷老师认为“福来者福往,爱出者爱返”,自己曾是青蓝工程的受益者,所以现在很乐意助力徒弟们成长。她以成长型思维模式培养徒弟,师徒携手钻研日常教学,做好师徒结对备课、听评课、作业布置及批改等,帮助青年教师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在指导徒弟的过程中,她不断进行反思以及提升自身素质,做到教学相长。王双老师则表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自己带徒弟的经验就是想方设法激发起青年教师的教育热情,同时自己也汲取了年轻人蓬勃的朝气,大家相互“帮带”,共同进步,不断体验成长的喜悦。
(杨艳婷老师)
(王双老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青年教师代表张远洁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过去一年的班主任工作成长经验,并向师傅郑真良老师表达了感激之情。在师傅的引领下,她紧扣“立德树人”的德育理念,创设“德育六星图”评价模式,有效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她在学习中不断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提炼升华,在班主任的岗位上越走越稳。沈新野老师则表示想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一要虚心主动向师傅取经,弥补自己经验的不足;二是在工作中要敢于尝试,勤思考、多实践,不断历练和积累,最终量变达到质变。
(张远洁老师)
(沈新野老师)
凝心聚力共耕耘,匠心传承育新人
彭建平校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天省不仅是培育优秀毕业生的地方,也是培育优秀教师的地方。实施师徒结对,为青年教师寻找师傅,这不是一个空虚的形式,它承载的是一份责任,一份承诺,一份期待。师傅和徒弟的誓言以文字的力量将责任与承诺牢牢刻在心间。他对师傅们提出五个要求:一是传美德,示德行;二是严要求,多包容;三是授方法,勤指导;四是引好路,搭好桥;五是履职责,做到位。鼓励骨干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既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醒、引导徒弟开展各项工作,又要发挥示范作用,为徒弟做楷模。同时,他也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和具体要求:一是虚心学,主动学;二是多做事,乐做事;三是多积累,勤动笔;四是静下心,不抱怨;五是目标明,敢创新。希望青年教师虚心好学,主动求教,尽快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成就青年教师,就是成就天省的未来。天省把教师队伍建设当成头号工程来抓,让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知爱能品,励学敦行,在培育学生的同时也能成就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彭建平校长)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师徒结对,是传承,是促进,更是一个纽带。不仅为天省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加快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教育竞争培养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也为全体教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平台,为把天省打造成一所百年名校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