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始于热爱,终于坚守(李朝波)
发布日期:2020-12-24

1.png


李朝波,2008年入职我校,多次获得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所打造的陶艺室获得“学校样板功能室”称号,在功能室“美化工程”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创作作品《荒》获得广州市美术教师作品展优秀奖。


愿为孺子牛

大学毕业后,李朝波老师开了一个陶吧。在弥漫着恬淡质朴气息的陶吧里,在与孩子的日日接触下,他爱上与孩子在一起学习陶艺的感觉,于是他选择来到我校成为一名陶艺教师,这便是他加入教育事业的契机。

陶艺不是即做即成的,从开始制作到烧制成形往往需要大半个月的时间,许多人在漫长的等待与一次次的失败中逐渐丧失信心,半途而废。因此,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内心深处对陶瓷的兴趣——只有保持兴趣,才能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

在李老师看来,培养学生和制作陶瓷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捏制出雏形开始,一直到入窑烧制,都需要制作者百般用心。学生就像朴素的陶泥,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耐心雕塑,需要长时间的等待才能看到成果。他不仅教授给学生许多陶艺知识,还教会学生坚持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李朝波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有着一片冰心的老师。


平淡中坚守

陶艺课程是我校生命化六育的特色课程之一。艺术陶冶人——让每一位学生了解陶艺,亲手制作一件陶艺作品,将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拥有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陶艺不是一个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东西,从最初的制坯、到成形,到晾干,再到烧制,繁多的工序,漫长的等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等待,需要耐心。我不仅想教会学生简单的陶艺制作过程,还想教会他们静下心来享受艺术创作的美好时光。” 

李老师将热爱与教育事业相结合,不断创新,致力传承,在陶艺的路上坚定前行,并且始终保持热爱。坚定脚步,坚定信念,他用自己多年的努力,生动地诠释了这八个字。

“陶是传统,但陶艺和陶艺教育都需要创新。有可能这个学期我会尝试做一些紫砂类的东西,先从传统的紫砂壶开始,慢慢摸索,让学生了解更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李老师展望着,计划着,眼中满是期待。


热爱中传承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陶艺能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全面推广,让陶艺可以真正地发扬光大。”李朝波老师希望陶艺可以像书法、水墨画一样,进入人们的视野,能够让更多中国人,尤其是孩子,了解并爱上陶艺这一传统艺术。 

因为热爱,所以渴望传承,所以期待更多的孩子们知陶艺,懂陶艺,会陶艺。

 


供稿:办公室
审核:钱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