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当代学生接触的人群拥有着不同的种族和文化背景,他们面对的机遇、竞争和挑战更是立足于整个国际社会。因此,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变得尤为重要,学校肩负着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素养的人才的重要使命。
着眼学生未来,聚焦国际理解,我校一直以来积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为进一步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国际理解素养,学校国际教育中心精心打造“天省国际教育专家论坛”,邀请院士教授、名人大咖、学术专家为国际部学生和感兴趣的普高学生作主题讲座,如享誉中外的郑永年教授、丁安华总工程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副总干事汉斯·道维勒教授,通过名家名师引领,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全球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
通往卓越的三把金钥匙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都希望能够成为卓越的人才,能够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能力呢? 4月25日,“天省国际教育专家论坛”邀请了毕业于哈佛大学、现任蓝橡树教育CEO的张蔚老师为全体国际部、高一学部学生做《通往卓越的三把金钥匙》的国际理解主题讲座。
(个人介绍: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社会研究专业,现任蓝橡树教育 CEO,兼任哈佛大学校友会--教育协会大中华区主席,并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张蔚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自身普高学习和哈佛大学深造的经历与大家分享如何给自己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少年。他强调不论是普高教育还是国际教育,学术能力都是名校最看重的能力,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课外知识的学习与提升。同时也要兼顾个人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提醒大家:“在进行课外活动时不仅要锻炼自己的能力,还应有自己的思考和反思,并为下一步的实践做好准备,才能获得真正的提高。”张老师还分享了如何用国际眼光去看世界、如何在人生道路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为同学们解答了学习中、生活中可能遇到或者已经遇到的困难。
张老师讲授风格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带领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找到通往卓越的三把钥匙——卓越的学术能力、真实的课外活动、对梦想的无限渴望。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发问,表达自己所思所想,张老师耐心为同学们一一解答,学习气氛浓厚。本场精彩的讲座在全体师生的热烈掌声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天省走向世界,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我们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的意义从不仅仅是自我价值的提升,更远大的意义,是要学生胸怀大格局,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学习图强。
在莫道明教授和彭建平校长先进教育理念引领下,天省致力于“让每一个生命都充满活力与智慧”,主动适应教育国际化要求,通过创建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引领老师们积极探索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径与新机制,丰富教育国际化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天省学子。
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学校建立“学院——书院”制,设立以“立德树人,责任担当”“均衡优质,卓尔不群”“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为主题的“三大学院八个书院”。积极开展国际化专题培训,推动学校师生跨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利用多元化资源推动教育国际化工作。如通过开展英语戏剧比赛、国际交流周、英语配音等国际文化活动进一步营造国际化校园氛围。借力“广东国际青少年交流周”、模拟联合国、青少年科技项目等平台,促进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性的多边、双边学习、交流与合作活动,不断深化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内容、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项目开展的资源,将国际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科学课程(STEAM)渗透在日常学习中,并透过与顶尖高校学术项目结合,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基于个人兴趣或未来发展方向完成一项如创造发明、公益活动或商业企划等项目,进一步增进学生外语能力的社会实践。如开展EPQ展示会,通过国际标准化的EPQ课程的深度学习和研究,激励更多的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度研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善思创新的新时代中学生。
此外,学校有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天省国际教育中心,与英国博航特学校(Bohunt School)合作,开设A-Level、AP课程及丰富的中外融合课程。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具备大学特质的国际高中课堂,即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科融合、双语双能四大特色。导师团队包括总经济师、联合国总干事特别顾问、博士等国内外专家,助力学生考入世界名校。
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未来,我校将继续积极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努力培养具有“中华精神、世界眼光、人文情怀”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从文明互鉴视角,理解和把握西方文明精髓,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鲜明的价值取向,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智慧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