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党史育人!我校12篇小论文在天河区中小学思政课与党史学习融合教育成果征评活动中获奖
发布日期:2022-06-09

近日,天河区教育局发布了中小学思政课与党史学习融合教育成果征评结果,我校 “寻红色资源 讲广州故事”小论文有12篇获奖。其中初三6班洪铭汐同学荣获一等奖;初一18班李羽乔,初一8班赵雨墨,初三7班钟文锐和张峻宁同学荣获二等奖;初三18班张楷,初三14班钱雨禾,初三12班赵璐瑶,初三12班甄晓楠,初三7班杨轩、杜宛霏、杨运怡同学获得三等奖。指导教师:郭晓燕、欧柯、陈慧星、何超、廖树彬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持续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今后,学校将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扎实学习成效持续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全面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获奖师生大合影

640.jpg

黄国军老师


附:一等奖小论文

          百年不懈奋斗,成就今日之伟大

     ———追寻广州红色遗迹:广州农讲所

洪铭汐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了站起来、浮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一百年前党的成立便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百年之后,党不忘初心,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宗旨,所以坚持党的领导不仅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必须的。百年间的奋斗不易,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奋斗至今天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一路走来,党在岁月之中留下了各种的历史痕迹。而广州,这一座英雄城市,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这些红色资源不仅增强了广州的文化软实力,同样也为广州这座城市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要追寻广州红色遗迹,走进党的峥嵘岁月之中,就不得不提及广州农讲所。广州农讲所全称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坐落在老城区之中,红墙砖瓦的建筑风格使得历史的风韵悄然渗透在人们心中,让人不禁走进农讲所去了解百年前这所农民学校的故事。农讲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于1924年创立的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在这里,学员们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同时也要进行军事训练,使学员毕业后能指导农民组织农民自卫军,成为农民武装自卫的领导者。农讲所是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摇篮,也是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大本营,它为中国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农村游击战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从1924年至1926年,广州共举办了六届农民讲习所,其中最为著名的还数第六届时毛泽东同志任所长时期,在番禺学宫办学,因此农讲所也称“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在第六届期间,毛泽东主要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当时中国大约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而毛泽东所抓住的正是当时中国的根本。毛泽东所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争权”的创新革命道路必定离不开他所任农讲所所长的这段经历。的他主张的发动农民运动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也奠定了当今中国的基础。

今天的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农讲所无疑奠定的是“农”的基础。然而农讲所带来的不仅是历史,同样也是精神财富,它是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广州多处的红色文化遗址影响着广州的文化底蕴,生活在广州,走近这些红色资源,感受到的便是共产党人不懈的付出和努力,正是他们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才有今天新中国的繁荣昌盛。过去,先辈们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辉煌,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胜利。在动荡不安的革命年代,他们以知识的力量来发领导农民运动,他们所发扬的是伟大的革命精神,而今天,我们进入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的,但是他们在农讲所中努力学习、不怕困难的伟大精神依旧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有这样影响力的城市之中,我们更要对这些红色资源文化有认同,有信心,重视曾经的历史辉煌,这样才能成就未来更美好的广州,更强大的祖国。

每一抹红色的文化,每一处红色的记忆,都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进,握好时代接力棒,担当起时代的使命。广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阵地,是今天新中国的重要城市,我们更不能丢掉党的奋斗痕迹,更应该深入学习,了解他们的事迹,激励我们继续努力,继续奋斗,继续为日后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我们无疑要好好学习,练就硬本领,才能接过时代的接力棒,而百年前农讲所的学员便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以今天的努力延续百年前的奋斗历程,继续造就伟大、继续绽放辉煌!


供稿:闫云卿
审核:孙学慧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