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省实集团联合教研,教研兴校整体优化
发布日期:2019-12-13


在全汉炎校长“教研兴校、内涵发展、整体优化”的思想引领下,为了更好地促进省实集团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加强校区间教育教学联动、优质资源共享,打造优质高效课堂。12月4日上午由省实本部牵头在省实天河校区开展了主题为“凝心聚力共教研,砥砺前行谱新篇”的省实集团各分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省实天河校区的何超老师和李海霞老师,承担了本次联合教研的公开课任务。两位老师经过精心准备,立足学生实际,教学设计精巧,教学情境和探究活动设计合理,整个教学过程贯彻一体式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李海霞老师为大家精彩演绎了一节九年级《促进民族团结》的新授课。李老师通过解读单元标题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独龙族整族脱贫的案例,设置了四个问题,运用PBL(问题式)教学模式让小组充分讨论探究,展开本框知识的学习,一案到底、深度学习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提高阅读和提取信息、调动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何超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节七年级《爱在家人间》的新授课。何老师通过回顾旧知直接导入新课,第一环节设置了“爱的树洞”探究活动,让学生体味亲情;第二环节“进入初中,亲自冲突的增多错在父母还是子女”的辩论环节把课堂气氛推到高点,运用课堂情景式辩论让学生深刻认识亲子碰撞产生的原因,突破本框难点;激烈的辩论环节后,进入第三环节,何老师给同学端来一碗“爱的传递”的心灵鸡汤,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寻找化解亲自冲突的好方法。

省实集团的联合教研活动,为老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既提升了教师的个人能力素养,又展示了省实天河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充分展示了省附学子的高素质。作为省附的青年教师,两位老师的课堂均得到了省实集团老师们的高度好评。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集团内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质量,省实集团老师们围绕“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基于课堂情景式辩论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了主题研讨,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省实本部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组长胡金兰老师的评价:李老师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利用PBL、一体、议题式教学法展开教学,并用心发现、妥善处理目前PBL教学模式下中存在的问题;重视教学规范,板书设计清晰,有条理。建议李老师加强对教材细节的研究,准确把握知识逻辑关系。胡老师对省实天河校区老师的教学能予以力高度肯定,并鼓励老师们积极走出去,参加省市级比赛。

省实越秀盘福校区张颉进老师的评价:李老师的课堂,目标达成度高,环节设计合理,课堂展示流畅,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探究的案例与课题要求吻合度高。从学生表现看出省实天河学生素质高,建议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形成文字,提高学生概括能力、文字书写能力;为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建议多挖掘和利用学生素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何老师课堂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设计环节贴近学生实际,引发学生共鸣。建议何老师注意课堂的小细节,抓住课堂学生的回答,进一步的引导学生,生成知识;可以适当增加情景表演,换位表演,给学生视觉冲击,让学生更有效地解决亲自冲突。

省实越秀盘福校区曾巍华老师的评价:李老师重视教学规范,课堂设计考虑全面,注重前后知识的逻辑联系,能够紧扣时政热点,突出学科特色,勇于尝试使用一案到底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值得我们肯定。建议李老师在一案到底的设计上再深入研究,对学生回答的引导更细致、准确。 

省实本部学生处主任石晓芸老师的评价:何老师的课堂实现课标要求,课堂氛围融洽,充分展示了亦师亦友、平等、尊重、和谐、友爱的课堂,让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地;课堂设计重难点突出,内容层层递进,作为一节集团研讨课,为了达到更完美的效果,石老师建议:内容的处理上可以更关注细节处理,注重内容的延续性,突出主线,设计更加复杂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也许效果更佳;最后的点睛之笔可以更加突出,让学生情感到达整节课的最高潮。

(何超老师课堂气氛活跃,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地)


(省实本部学生处主任石晓芸老师作评价)


(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课堂)

供稿:潘浩
审核:供稿:初中道德与法治科 审核: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