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前几天,朋友圈被一位叫赵珺延的上海少年刷屏了。这位15岁的男孩原本在印尼亲戚家度寒假,听闻祖国疫情突袭,在无人愿意“冒险”的情况下,只身一人“千里走单骑”,带着5个重重的行李箱,把1.5万只口罩从印尼“人肉”背回了国内。面对赞誉,他用一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表达了中国少年家国情怀、勇气担当,还有对民族的温情和敬意。
(耶鲁模联开幕式)
(参观联合国总部)
西南联大校长蒋梦麟说:“强国之道,不在强兵,而在强民。强民之道,惟在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青少年学生既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胸藏文墨,腹有诗书;又要与时代同频共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正和我校素来注重的“美.爱.责任,家国天下”教学理念一脉相承。
1月20日(疫情大规模爆发前),我校十名学子跟随广东省中学生模拟联合国组委会登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代表中国青少年与不同国家的同龄人进行一场为期四天的“耶鲁大学模拟联合国会议”竞赛。这场国际“对话”涉及环境、人权、性别平等、国家利益、裁军与国际安全等问题,共有5个大会场和39个委员会。参赛者代表自己的国家,针对不同的议题展开了多轮的全英文讨论。在这个高手如林的国际赛场上,我校学子沉着冷静,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勇敢地表达了对世界的看法和呼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的深厚的文化和中国少年的傲人风采。
比赛间隙,同学们参观了美丽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耶鲁大学、聆听了耶鲁教授的专业讲座,还结交了各个国家的好友,并在这里度过了一个特别的除夕之夜。比赛结束后,同学们还一起游历了风光绮丽的美国东部地区,领略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等名校的风采,参观了联合国总部、白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等著名景点。在游览的过程中,同学们还组成调研小组,针对美国选举、教育和中美贸易战等热点采访了当地人,对美国国情与民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模联会议)
(无组织协商)
同学们在美国征战耶鲁模联竞赛的时候,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开始肆虐。在老师无微不至的精心照顾下,大家的身体都十分健康,但他们心系祖国,时刻关注着国内疫情的变化,每走到一个地方,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找口罩、消毒液等防护装备,想把它们带回祖国,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这种人文关怀、勇于担当所体现出来的光明美好,让我们看到生命之光正在驱赶雾霾,让我们相信拨云见日终有时!
参赛代表心声
初三13班陈懿煊:这是我第二次参与到模联国际学术交流的活动中来。这一年来,我为这次交流不断积累相关知识,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耶鲁模联带给我的不仅是学术方面的提升,更是一种欣赏别人、学习别人的过程。在这儿,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中学生,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差距。但毕竟我们还年轻,只要努力学习,又有什么差距不可以缩小、什么事情不能做到呢?如果下次还有机会参与,我会再去,并努力做得更好!
初三13班陈礼乐:模联的三天半时间里,从开始的一脸懵到后面的唇枪舌战,虽然我发言并不多,但是也收获满满。这是一个认识自己不足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绝对不虚此行!
初二16班孙丹露:第一次来美国参加模联,我的心情既紧张又充满好奇,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我消除了内心的不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国朋友的亲和力,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礼貌的微笑,让我感受到善意和尊重。在这里我也结交了一些外国朋友,他们落落大方,非常自信,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初二16班王铎尧:赛后我们参观了不少名校和著名景点,既学到了很多的历史知识,也了解到了美国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文化。令我最为触动的是在麻省理工大学进行课题调查活动时,我问了一个学生关于中美贸易战的看法,她的回答是:“I want peace.”(我希望能够和平)。
(学术指导)
尾注:
在当下这场巨大的社会灾难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我们都只有一个身份:中国人。我们看到一批批专家学者,临危受命,毫不犹豫奔赴抗疫一线;无数白衣天使,不顾安危,雨雪出征上演最美逆行;更有海内外爱心人士,自发捐助,克服重重困难把救援物质送到疫区同胞的面前……
作为“硬核”省附学子,在这个超长待机的假期里,请埋首积聚力量,静待春暖花开。请记住:努力学习才能打下人生发展的好基础;天天向上才能使爱国之情落地生根。当前关键领域基础研究依然肩负着科技强国的重任,人文学科则钩沉着中华民族纵横千年的文化自信。我们深信,经历了这样一场“战役”,你们会更有敢担使命、敢负重任的豪情和理想,用热血传递情怀、责任与担当。
(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