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广州日报:学校力推劳动教育爸妈却不让干活?这些学校有妙招
发布日期:2020-01-18

广州日报客户端   2019-12-07 19:26

栽花种菜、打扫教室、整理床铺……近年来,广州各中小学对劳动教育日益重视。许多学校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多参与劳动。相比之下,许多家庭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孩子们的时间被各种课外辅导班占满,无暇劳动。为此,有学校布置了“劳动作业”,让劳动教育也形成家校共育。

在校园里过上“田园生活”

最近,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初一的同学们放学后都直奔生物园,迫不及待地当“花匠”。原来,该校初中一年级18个班级中开展了“争创最美班级后花园”活动。每个班在学校生物园种植区“承包”一块花圃,把劳动教育、生态教育和环境教育结合在一起。每天下午放学后,师生们就开始在各自的花园里忙碌,“小花匠”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为花草施肥、浇水、除草,还有人负责捡去随风飘落的落叶和纸屑。


(省实天河的班级花圃)


而对于广大附中大学城校区初一初二的同学们来说,每周三和周日下午,都是他们的“种菜时间”。学校在教学楼顶开辟了菜田,并分割成32块菜地,由各年级分包到班。播种、施肥、除虫、浇水,都由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广大附中很多班级都有每月一次集体生日会的传统,有同学就会用自己种的菜,伴一个简单的沙拉,全班同学一起享受劳动果实。不仅如此,教职工宿舍楼顶也开辟了菜地,老师闲暇之余种种菜,整个学校都形成了热爱劳动的氛围。


(广大附中的同学们种菜)


(广大附中楼顶菜地)

每周都有劳动课

天河区奥体东小学是一所只有一年级的新学校。从孩子们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学校就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该校李峥姝老师告诉记者,老师们暑假期间就已开始研讨如何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以及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中,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周有两次早读的内容是弟子规,老师会挑选一些与劳动相关的内容,让孩子们吟诵,从中学习劳动理念、劳动方法。每周三下午的综合实践课,许多内容都与劳动挂钩,每一个月还有不同的劳动技能培养。9月孩子们刚入学,以如何收拾书包为主题。10月以如何扫地拖地为主题,11月以如何整理床铺为主题。“10月那一次,我们组织两个班的孩子打扫两间音乐室,孩子们一起劳动,可高兴了。后来在窗明几净的音乐室里上课,他们都特别自豪。”李峥姝说。11月,学校还组织了叠被子比赛。除此以外,学校还组织孩子们参与了劳动时间活动。开学初,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一颗向日葵种子和一个花盆,他们种植向日葵,每天都给向日葵浇水,既体验劳动乐趣,又美化了校园环境。在学校大门口通往教室的阶梯上,种满了五彩缤纷的格桑花,一年级的孩子们通过认领的方式,自主管理格桑花,每天早早来到学校,给花儿浇水,培育花儿长大,孩子们劳动习惯得到培养,劳动素养得以提升。



(奥体东小学一年级孩子整理的床铺)


大部分孩子在家无暇劳动

与学校力推劳动教育形成对比的是,孩子在家里的劳动时间少之又少,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孩子做完课内外作业,练完琴就一直10点了,哪里有时间做家务呢?“家长李女士的女儿今年上二年级,她表示,孩子连早上起床穿衣服都要家长帮忙,更别提做家务了。“孩子太累了,每天晚上十点半之后才能睡觉,早上七点就要起床了。想让他多睡一会儿,所以早上时间就跟打仗一样,没有时间让他慢慢穿衣服,铺床。”李女士说。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却缺乏坚持的决心。家长刘先生原本要求10岁的儿子至少每个周末洗一次碗。但每次孩子洗碗都要洗上一个小时。夫妻俩意见不一致,妈妈说,孩子本来就缺乏锻炼,有一个小时洗碗的时间,还不如跑跑跳跳,锻炼好身体更重要。



最终周末洗碗计划也就不了了之。有老师无奈地向记者表示,即使是放学后的值日,一些家长也不太重视,时不时就以孩子要上课外辅导班为由请假。“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培养好的劳动习惯,还有责任感,因此对于值日请假的孩子,我都要求第二天补值日。”这位老师说。



劳动教育如何在家校之间形成合力呢?学校也想了不少办法。广大附中会邀请学生家长和孩子一起种菜,开展亲子劳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期间,学校也会开展 “为长辈做一道菜”等活动。奥体东小学则会给孩子们布置劳动作业。例如每天收拾书包,整理自己的书桌,中午在学校吃饭的小勺子自己洗干净,洗小内裤、小袜子等等。每周一上交评价表,对于在家劳动表现好的小朋友,老师还会奖励小贴纸,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成就感。广大附中党委书记欧卫国表示,家长应该适当给孩子“增负”,不是学业负担,而是负责。劳动也是责任感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很多家长都说小孩子不要干活,学习很累。但其实每一个孩子,将来都是要成为劳动者的,所以我们不能把孩子培养为不劳动的人。”欧卫国说。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刘晓星 通讯员 闫云卿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刘晓星 通讯员 梁苏健、李峥姝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罗嘉妮